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學區簡介

澎湖縣馬公市石泉國民小學學區包括石泉里、菜園里、前寮里、東文里11-15鄰為文澳與石泉自由學區、西文里21、22、23鄰為文澳與石泉國小自由學區。

石泉里

早期稱為「石井」,據耆老表示,是因為聚落西南社口之低窪處,有個自然的石孔,雖只有一尺餘的深度,卻能不斷湧出甘泉,猶如一口小型的水井,因而得名。然而此口水井其實只是一股豐沛的水泉自石縫中流出,故後來又稱為「石泉」。

菜園里

前寮里

一、一望無際的綠田:
        代屬於時裡澳在石泉社之東。黃氏祖先於三百年前來此地就農兼捕魚。因 菜園雙頭掛(興仁)之間之低窪地,土壤肥沃,專供種植蔬菜。遠望係一片綠 油油的「菜園」,因此取名「菜園」。日據仍稱菜園。日人將此肥沃的土地收歸 為海軍用地,種植樹木保護水源,在此設置海軍第二水源地。雖綠油油的菜園消
失,代之有蓊鬱翠綠森林。光復當初合稱「三合里」。民國四十年(西元一九五 一年)為地方自治方便,分開獨立。「菜園里」現人口七一四人。面積0.792平方 公里。

二、思古幽情:
  
氏祖先於西元一六三六年(明崇禎九年),自泉州府來菜園現己傳代十五世,計來澎約有三百餘年。黃氏為本縣第五大姓,除散居市區外,聚居於菜園、湖西鄉東石村西嶼鄉小池角菜園氏與東石村同,開澎祖黃正束,自同安遷居。三十歲支身來澎,後攜長子返鄉,留二、三子承業,後裔分遷至東石村立業。

三、勤儉持家:
  
村民以養牡蠣為生,少數打魚為主。

四、民間信仰:
        
(一)東安宮,主神府王爺,九月二十四日誕辰,配神有真武大帝文衡武帝,三月初三與元月十三日誕辰,於光緒元年(西元一八二一年)左右,由遷民族攜帶香火在本里供奉至今。
  (二)將軍廟:主神伏魔大將軍,六月六日誕辰,配神為觀音佛祖(九月十九日誕辰)土地公(二月初二)於數年前(民國二十年)建立。二次大戰蒙受轟炸,裂跡斑斑,由里民募捐,於民國六十一年改建完成。

五、社區簡介
        民國六十一年成立社區理事會以來,環境、交通均有顯著改善、公共設施步入現代化。家庭副業提倡以及社區內家戶環境改善,均有顯著績效。老人、殘障、婦幼等福利事業均能推進,尤以居民均能刻苦耐勞,大多數合夥出資於近海養蛤,辛苦經營,利潤產量全縣第一。

六、生活習慣:
        (一)圍宅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日據前,雙頭掛烏崁石泉、菜園、東衛宅腳嶼菜宅甚多,不但種菜也有裁培果實。
        (二)歲序:
     在傳統民俗上,日據時期推行新曆,光復後習慣用農曆,唯開會、請客之帖,則新、舊曆並列。

七、交通方便的石橋:
  
光復前,菜園居民通往澎南地區,須等退潮時步行而過。光復後建築此橋(俗稱為雙港仔)往返交通人車方便又安全。

八、近代聞人:
  
黃清石先生是音樂造詣頗深的歌星,常年旅居日本,是個知名的藝人。

九、人文建設:

(一)水源地:
     日人將菜園北側山丘地劃為海運第二水源地,鑿深井、設抽水站,過濾池,地下水,凜冽甘甜,埋設管道,專供海軍造船之用水,四周圍以方形塊石,是為菜園明顯之地標。

(二)菜園漁港:
     菜園里居民除種植旱田外,大都仰賴近海漁獲,以維生計。近十年承政府德政,建立漁港,濬深水道,漁船進出不為潮汐影響,如今養殖近海作業漁船停泊於此,本里收入日豐,均靠開闢之賜。

(三)雙湖園
     本里東側近海處,屬低窪之泥濘地,為軍事用地,八十 二年澎防部司令宋川強先生利 用兵工、挖探、築堤岸,採中 國園林之形式,迴廊九轉,曲折迂迴,四周則廣植花木,善用地勢隔成大小兩湖,取名雙湖園,為澎湖添一景,成為觀光據點,兼我澎湖百姓休憩賞鳥之好去處。

(四)菜園苗圃:
     近年以來,縣政府極力推展 綠化美化我澎湖,但苗木之取得,在在均仰賴台灣本島之供應, 每逢春季大量栽植,其效果不佳,存活率極低,究其原因,除氣候因素外,土質馴化都是原因,農林股擇菜園北側,木麻黃北側 ,闢地培植適合澎湖氣候之苗木,以供全縣綠化美化之用。

(五)植物:
     菜園海邊沿岸生長一片翠綠的紅樹林,除了可營造植物的特別景觀外,且水筆仔繁殖力強,是螃蟹 寄居的好地方。